欢迎访问酒水招商平台!
sitmap   |    RSS   |    网站地图
酒水招商平台

汾州古城 大美汾阳:汾阳杏花村汾酒作坊(清.国6)

30年前,在杏花村遗址中发现了仰韶文化时期造型独特的小口尖底瓶,确认是人类最早的酒器。从出土的实例和论证,主要说明仰韶文化时期的杏花村先民就已经掌握了谷物酿酒的技能,毫无疑问杏花村的确是中华原始酒文化的诞生之地。杏花村遗址酿酒容器的出土,揭开了中国酒史的神秘面纱,向世人宣告中国早在6000年前的仰韶文化中期就已发明了人工谷物酒,同时印证了杏花村汾酒实实在在是6000年传承的结果。

杏花村遗址文保碑(图片来自网络)

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碑

第六批文保单位

老酒作坊大门外景

酒窖库

这是从老井中挖出的宋代子母砖

墙根下的生活石件

据《北齐书》记载,杏花村的酿造史自北齐河清年间(561-564)始,历经唐、宋、元、明、清,至今1500年没有间断。遗址为宋代“甘露堂”原址,现存作坊遗址为堡墙式院落,由南北两组院落组成,总占地面积9000平方米。

院内景致

大掌柜房

大掌柜房间堂屋内景

门外神龛内置“门神之位”牌位

光辉岁月之一

光辉岁月之二

光辉岁月之三

杏花村汾酒老作坊遗址位于山西汾阳杏花村镇东堡村卢家街,由南北两组院落组成。杏花村汾酒老作坊建筑至今已有800余年的历史,现有元、明、清时期的建筑50余间,是国内现存保护更好的古代酿酒场所,2006年被确定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北院为酿酒作坊原址,有五个院落,面积约7000平方米。现遗存清代酿酒作坊,且遗存有埋入地下的发酵地缸。院内有一古井,为元代,古井上建亭,名曰“古井亭”,亭依墙而构,墙上嵌有傅山手书“得造花香”碑一块,此井至民国间一直是汾酒酿造专用水源。院内还保存明代酿酒所用的甑筒一个。作坊遗址保存完整,反映了汾酒文化的传承,是一处十分珍贵的酿酒业实物遗址。

掌柜卧室

账房外景

账房内景

酒篓

2011年在修缮东院墙基时,从地下两米处挖出一个窖藏,计有朽木几段,瓶罐等酒具,生活用具若干,据专家鉴定为宋代遗物,应为宋代甘露堂物件

这是“义泉泳”前店后坊的门市,是日常销售汾酒的地方,主要经营老白汾酒、竹叶青酒等,门市设负责人一人,伙计若干。东屋为座掌柜,日常账务部由座掌柜处理

院落整体为典型的北方民居建筑,院落主要分为大掌柜室、账房、二掌柜室、展览室、厨房以及门市部六个部分。是“义泉泳”的管理机构。生动形象地再现了1915年汾酒获“巴拿马博览会甲等大奖章”前后“义泉泳”生产经营的场景

古井亭。此古井开掘于北宋初年,是当年“甘露堂”原址,杏花村一带地下水源丰富,水质优良。属优质天然矿泉水,独特的地理条件更利于汾酒的生产

汾酒古名“汾清”,自北齐皇朝开始,列为方贡。由于汾州杏花村历史上是商业、文化之重镇,又是通往古都西安的途径要驿,故历史上文武百官、文人墨客,途经杏花村,闻香下马,饮酒作诗者甚众。“酒仙”李白、“诗圣”杜甫、陈子昂、韦应物及崔颢、傅山等历代文豪都来此吟诗作书,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特有的酒文化和旅游文化。时至1915年,老白汾酒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得更高奖-甲等金质大奖章,杏花村人世代相传,酿造了几千年的老白汾酒终于得以厚积薄发,名震寰宇。

明末清初爱国诗人傅山先生亲笔题书“得造花香”。总结了杏花村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所造的酒像花一样的芳香

古井辘轳

发酵地缸

老酒作坊外街景

这是块省级文保碑

大门上的“勤俭”砖雕

这是阎锡山题的匾额“名闻海外”

阎锡山得知汾酒获奖后为义泉泳颁发“名闻海外”和“味重西凉”两块金字牌匾

杏花村汾酒老作坊现在已经进入到申遗的预备名单当中,范围包括了义泉涌作坊-清代堡墙式院落群、作坊制酒生产车间、相关的附属建筑设施,以及作为缓冲区的历史文化街区等方面。其作为“中国白酒老作坊”项目中一种独特的文明形态,作为白酒酿造工艺的杰出代表,其遗址和老作坊充分展示了中国数百年间白酒酿造工艺的传承和发展,是现代社会联系传统生活方式,展示白酒作坊演变发展的更佳物证。今天,各具特色的白酒老作坊,仍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继往开来,在传统与现代中,架起沟通的桥梁。

“义泉泳”匾额

另一口古井旁大门上的“宝泉”刻石

古井亭,这口井井口已被封闭,但亭子还在

墙上镶嵌有碑碣“古迹申明亭”

墙上的碑碣记述了1915年巴拿马获奖的经过

街景

临街窗户上的砖雕

转自: 同路人寻访山西古建

  • 白酒动态
  • 啤酒动态
  • 红酒动态
首页 |白酒招商 |啤酒招商 |葡萄酒招商 |养生酒招商 |特色酒招商 |OEM定制 |酒水供应 |品牌企业 |糖酒展会 |酒水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