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是地球诞生45.5亿年来更受欢迎的一种饮品。
山西,中国酒文化诞生地。早在夏商时期,人们就开始利用黑秫酿酒。
黑秫,河洛地区的一种野生高粱
到唐宋时,山西出产的美酒已在华夏大地打出了名气。
潞酒、玉堂春、桑落酒竞相争辉,汾酒更是作为“北齐皇帝严选”,青史留名。
这些酒的口感香气各有千秋,或浓郁、或清淡,其中有一缕草木清香,格外出挑。
南北朝诗人庾信为它赋诗:“三春竹叶酒,一曲鹍鸡弦。”诗中映衬春光的竹叶酒,正是山西传承千年的竹叶青酒。
竹叶青,光是名字就能让人联想到一幅水墨画:茂林修竹中晨雾弥漫,竹叶沾染露水、微微低垂,清雅绿意顺着叶尖的弧度流淌。
对竹叶青酒的文字记录,可以追溯到西晋。
《晋书》武英殿官刻本
《晋书·张协传》中写道:“乃有荆南乌程,豫北竹叶。浮蚁星沸,飞华蓱接。玄石尝其味,仪氏进其法。倾罍一朝,可以流湎千日。单醪投川,可使三军告捷。”盛赞其酒味甘美浓郁。
南梁简文帝萧纲也撰诗夸赞竹叶青酒的香气清雅:“兰羞荐俎,竹酒澄芳。”
历经数朝变迁,每个朝代的文人都不吝啬对竹叶青酒的溢美。
金庸多次在小说中提到竹叶青酒
被竹叶青酒俘获的,还有许多当代的武侠作家:金庸、古龙、梁羽生……
在他们的小说里,竹叶青酒也沾染了几分风流侠气。
《七剑下天山》电影海报
它出现在武琼瑶与李思勇的酒桌上。两人比拼内功,接连饮下三大壶竹叶青酒。
酒的独特风味,与酿酒材料息息相关。优质的原料,才能酿造出高品质的酒。
竹叶青酒产自山西汾阳杏花村镇,在晚唐时期就形成了聚集性的酿酒产业。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吕梁山风景
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加上发达的植物根系净化污染物,进一步提升了杏花村镇的水质。当地人又专门开钻深井,取地下800米的岩溶水作为酿造用水。
汾河水库风景照
除了水质,高粱上乘也是竹叶青酒成功的秘诀。
秋收季节,站在山脊处眺望,一片片高粱田延绵不绝,高粱粒粒成熟饱满,挤在穗间,几乎将枝头压折。
微风掠过,田间便翻腾起赭红色的波浪。
吕梁山区天气常晴,降水集中在夏季作物抽穗的时候,与高粱的生长需求完美匹配。
好水质,好原料,为竹叶青酒的香醇滋味奠定了基础。
竹叶青酒的成功,少不了一个人的功劳,傅山。
傅山画像
作为的道家学者、医学家,傅山的名字被很多人知晓,但很少有人注意到傅山与竹叶青酒的渊源。
傅山是个爱酒之人。明亡之后,傅山拒绝出仕,四处旅居以躲避清廷压迫,在汾阳停留了数年。
目睹故国败亡,昔日友人有的改换衣冠、有的遭受迫害,傅山的内心极度悲愤痛苦。汾阳酒肆林立,他通过饮酒疏解愁绪,也结识了许多汾阳当地的酒工。
汾酒味美,如果能用中药佐制,使它有养身的功效,更是锦上添花。
傅山利用自己的医学知识,寓良药于美酒,在前人的配方基础上反复试验、改进,终于配置出了以汾酒为“底酒”、淡竹叶浸制,又用砂仁、紫檀香、当归、陈皮等十余种名贵中药材配伍而成的竹叶青酒。
配方改进成功后,傅山挥洒墨笔,题下四字“得造花香”,可见他对竹叶青酒的青睐。
傅山手书 刻碑
竹叶青酒的魅力,并不为国界所束缚。在上个世纪,竹叶青酒已经远渡重洋,销往五大洲,年平均出口量近千吨,在部分被称为“仙酒”。
1980年,竹叶青酒获得质量奖
1915年,竹叶青酒获得巴拿马万国博览会甲等金奖。
杏花村临时采办处发往华北人民政府的汇报信
1949年,竹叶青酒被选为开国大典国宴用酒。
2004年,竹叶青酒生产工艺获得“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009年,竹叶青酒泡制技艺列入山西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
2024年,山西杏花村汾酒厂股份有限公司“竹叶青”品牌获得“中华”称号。
自傅山改进竹叶青酒配方以来,竹叶青酒的制作技艺以师徒相教,口传心授的方式流传下来。一代代技艺传承人面容改换,但他们对竹叶青酒的热爱、对品质的匠心追求始终不变。竹叶青酒也如一块美玉,在时光的打磨下绽放出不可忽视的光华。
一盏竹叶青酒,时至今日仍然散发着千百年前的幽幽竹香。
我要加盟(留言后专人第一时间快速对接)
已有 1826 企业通过我们找到了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