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酒水招商平台!
sitmap   |    RSS   |    网站地图
酒水招商平台

《芙蓉江诗刊》2021年第7期(清明日发布)

黑陶花瓶

周簌

一只黑陶花瓶,空出自己

安静地站立墙角

半张着口,饱含对生活的沉默

就像我们从屋外走到屋内

并没有什么想说,词语纷纷逃逸

我们对我们的生活哑口无言

惟一巨大的发现:一只黑蜘蛛

在墙角的蛛网上移动

顺着一条银亮纤细的蛛丝,就要掉进

黑陶花瓶的渊口里

黑陶花瓶

青小素

如果可以,我愿意向你

倾吐悲喜

所有的迷失和沉溺

都在你的素心里

春夜空庭。杏花疏影,与你纠缠不清

这隐秘之境让人着迷

此刻,土陶禅性

不必问哪一朵最深情

黑陶花瓶

伍岳

当考古学家用一片陶器打开一段文明

我只愿用一只花瓶虚构一场爱情

贵族深院、奴隶制、生殉以及杀殉

财产同武力决定婚姻

历史从眼前翻过,我的虚构并不成立

一位少女把心跳过一次以后

远离故土,沦为女奴

或者妾室,私有物,除去白骨

只剩一次回眸作为陪葬品

深埋在四千年前的土里

黑陶花瓶

冰雪客

摆放在老屋的那座黑陶

年月久远,黑陶吃过的火苗

已在陶身中成了灰、成了烟

二十年前,我不知插过什么花

二十年来,插过梅花、杜鹃和百合

我知道,陶身的粗砺吞食过花朵的娇嫩

一捧红杜鹃,来自阔别十年的深山

看着比老屋还要陈旧的黑陶

陶中有了让人提心吊胆的火焰

这个春天,在一座老屋中燃烧

黑陶花瓶

青杏小

春天,我是一无为之人。

将冷暖,推至门外。

天下,却悬于内心。

尘世已小于柴院,

肉身的动与静,

更细小,惟独我一人知。

阴雨天,宜独自病,

翻阅《古兰经》。

宜,守一炉炭火,

双足皆不出户,

怀抱着一缕药香去昏睡。

我,更是一无心之人。

晨时的一壶春茶,

越喝越是淡了。

偶尔,若一束蔷薇,

身陷黑陶的瓶……

委身泥墙,被雨淋。

它,何曾有过向内的心?

而布帘,始终轻卷,亦不再想另外的人。

黑陶花瓶

吴文怡

一只在插花

一只在盛汤

一只在画布上

一只在工地旁

一只摆在案几上

一只埋在泥土里

黑陶花瓶

程素怡

我的造物

春光里显现

许多黑夜

在不同的星系穿行

我的造物

渴望空

胜过花与水

以一个瓶子的形态

装满星光的梦境

和大鱼的沉睡

黑陶花瓶

过山风

它原本是孤独的黑色陶器

在夜里,它一再被黑暗篡改

成为虚无的证词

是一束白色的鲜花拯救了它

让它成为花瓶,拥有生机

拥有黑白相生的典丽

哦,它原本是不完整的

它从诞生之日起

就在等待另一半的消息

江上诗声

江上诗声

本栏目由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朗诵协会协办

清明,回到小镇来自芙蓉江诗刊00:0001:46

清明,回到小镇

作者:杨北城 朗诵:蒙冬梅

如果在城市的夕阳下

我忽然回头对你说

咱们一起回到小镇吧

就是无名的那座

金黄的光线洒满山坡

也洒在你的肩膀上

流水有时漫过石桥

像寂静里叮咚不绝的钟声

艾叶长成了铜钱大小

大朵的梨花飘在水面上

仿佛时间在这里徘徊不前

就为了等你回来

尽享这慢待的时光

虚度或在河边插柳成荫

如果我忽然对你说

清明就回到小镇

你会不会感到吃惊

天就要下雨了

我们可以懒散地

披着阳光翻晒过的衣服

坐在窗前读书写诗

今天不做任何农事

在山上来自芙蓉江诗刊00:0001:30

在山上

作者:曾秋华 朗诵:蒙冬梅

在山上

从阿公阿婆的墓往下跑的时候

我如果慢一点

如果踩着砖头的中心

砖块可能就不会松动

我就不会摔一跤

摔在母亲的墓前

半天起不来

趴在地上

我想起多年前

母亲因打滑摔的一跤

我又听到了她嘴里的嘶嘶声

母亲,你还疼吗?

江畔诗话

江畔诗话

主持人简介:黎业东,笔名冰雪客,70后,江西南康人,写诗及评论,发表作品若干。

诗的诞生比梦迟了一步

——评雷鸣诗作《鱼刺》

一首诗的诞生总是比一个梦的诞生迟了一步,但绝不会是梦境没有裁剪的再现。作为诗与梦产生的当事人,诗人最清楚是哪里击中了他的要害,最清楚哪里是最该说的部分,也是他更先知道一首诗产生的意义。奈何一首好的诗绝不会如四季更替、日月盈昃般有迹可循,她总是在不经意间掠过,如果运气好,转换好,一首好诗就成了。《鱼刺》一首,当属幸存下来的一首诗,固然这样一首诗脱胎于一个梦,并且连着历史的脐带,带着可溯及远古的追问,于是诗中的转寰就开阔而深邃。

就诗陈述间的合情合理性而言,首先不作评判。一个梦境,竟然涉及到了食物文明、劳动文明、工具文明、装饰文明,这着实在是奇妙的一幕。诗的语言当然不同于说明文的语言,不同于陈述历史的语言,诗不负责准确真实,不负责常识授受,但一定会包含意趣的分子分母,否则,一首诗多为不成立。梦中大鱼捕获,虽为一笔带过,但据背景所给出的年代,捕捞大鱼绝不是轻松的工作,限于工具,限于人力,限于配合的难度,捕获大鱼当属不易。而捕鱼的动机应该是十分的单纯,最初仅是为了获得食物。在饱食之余,祖先们才有了创造和发现的灵感。他们就地取材,从最常有常见的石块下手,遵循偶然加必然的原理,不断地升级人与自然合作的境界。最值得一提的是,用鱼刺凿出的更加富有精神内涵的图腾,一如石头上开出奇丽的花朵,这种先人又一次升级升华进化,拿到现在来看都蒙上了浪漫的色彩,如果那个时候有文字,写出来的就是诗,没有比这个更纯粹的诗了。诗人说,“因鱼刺而变得生动起来”,我想说,也因鱼刺而变得浪漫起来。

以本诗为例,想说说诗的形成机制。有人认为诗的产生如水龙头,拧开流淌了来的就是诗;有的则认为诗应该是“不平则鸣”,即有说出的紧张感,有表达出来的冲动;有的则干脆仅用分行记录而已。但大部分以诗名义活动者,相信不能用某一类来框定。就《鱼刺》而言,诗核在梦中出现,完全有其自然而然的可能性。在我们经历了大体的人类文明发展史的认知后,某些事件事实以梦的形式复现,然后以诗的形式记录下来,也许这就是本诗的形成机制。以梦入诗的例子也是举不胜举了,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卞之琳《古镇的梦》等等。我们身边很多的诗友也常以梦入诗,有时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意趣效果。《鱼刺》的场景和事实是非个人的,似乎没有带多少个人的情感因素,但诗人的情感隐藏在陈述的背后,可以想见一个现代当下的人穿越万年遇到的场景,一个“生动”已使诗人的情感显性出来。与梦中所见同质,还有我们目中所见,若被击中,同样也能就此成诗,其机制是触发式的。

读这首《鱼刺》,既有亲近感,又有疏离感,亲近感缘于熟悉有趣的情景,疏离感主要是离当下太过遥远,恍如隔百世的穿越。相较于那些重复无数次的意象和情景,个人认为本诗是有其独特性的记梦诗,放在海量的诗作品当中,都可发现本诗闪烁的光芒。(文/冰雪客)

画刺

雷鸣

那天,做了一个离奇的梦

梦里看见我的祖先

从大海中打捞几条硕大的鱼

在剥去所有的可食之物后

几枚粗硬的鱼嘴骨骼

被剥离成锯石工具

荒谬中诞生奇迹

石斧玉壁,箭簇珪璜

居然被鱼刺锯成锥或片

并在这些石片的表层

凿出一排排细如发丝

如云游的图腾

所有的文明

因鱼刺而变得生动起来

上一篇:【重庆】重庆——芙蓉江

下一篇:没有了

  • 白酒动态
  • 啤酒动态
  • 红酒动态
首页 |白酒招商 |啤酒招商 |葡萄酒招商 |养生酒招商 |特色酒招商 |OEM定制 |酒水供应 |品牌企业 |糖酒展会 |酒水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