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酒水招商平台!
sitmap   |    RSS   |    网站地图
酒水招商平台

古代乡饮酒礼知识

《乡饮酒礼》是周代流行的宴饮风俗。主要目的是为了向推荐贤者。由乡大夫作主人设宴。后演为地方官设宴招待应举之士,此宴为“乡饮酒”。作为记述乡人以时聚会宴饮的礼仪,也是《仪礼》的篇名。乡饮酒约分四类:,三年大比,诸侯之乡大夫向其君举荐贤能之士,在乡学中与之会饮,待以宾礼。第二,乡大夫以宾礼宴饮国中贤者。第三,州长于春、秋会民习射,射前饮酒。第四,党正于季冬蜡祭饮酒。《礼记·射义》说,“乡饮酒礼者,所以明长幼之序也。”

乡饮酒礼是中国古代自先秦至明清一直传承和沿袭的一种以尊老宾贤、宣扬教化为目的的礼仪形式,在维持基层社会秩序、推行道德教化方面有着重要的地位。乡饮酒礼又称为乡礼,或单称为“乡”。《礼记.乡饮酒义》载:“孔子曰,吾观于乡而知王道之易易也。”孔颖达疏道:“乡谓乡饮酒。”同时,“乡”也称为“饕”。《说文解字》载:“饕,乡人饮酒也。”

乡饮酒礼的主要仪式、内容和要义主要来源于《仪礼.乡饮酒礼》、 《礼记.乡饮酒义》以及《周礼.地官乡大夫》等儒家礼仪经典。自汉至唐,诸儒又对乡饮酒礼的经典文本多有注疏阐释。在西周时期,所谓“乡人饮酒”只是乡里百姓的饮酒聚会活动,尚未演变出某些比较仪式化的礼仪。正如杨宽先生所言:“(乡饮酒礼)起初的礼节该是很简的,后来贵族在不断举行中,就越来越繁,《仪礼.乡饮酒礼》记述的,该已是春秋、战国间比较繁复的一种。”

在汉代,曾有郡国十月行乡饮酒礼,用其“复尊卑长幼之义”以正齿序。北魏太和年间,亦曾于“孟冬岁隙”之际推行乡饮酒礼“导以德义”。唐代朝廷也十分注重乡饮酒礼的推广。《唐会要.乡饮酒》曾记载睿宗复位后推广乡饮酒礼的敕令:“乡饮酒礼之废,为日已久,宜令诸州每年遵行乡饮酒礼。”唐玄宗开元六年(公元718年)又诏令:“初颁乡饮酒礼于天下,令牧宰每年至十二月行之。”宋代基本上承袭了唐代的乡饮酒礼,但宋代乡饮酒礼的举行还仍是少数地方官所为,并未形成固定的乡饮酒礼推行机制。不过较之唐代,宋代乡饮酒礼的实际推行开始出现明显增多的趋势。明清时期的乡饮酒礼更加注重对齿德的推崇,而乡饮酒礼的推行则大多依靠的行政命令促成。

(一)乡饮酒礼的内容乡饮酒礼的内容实际上就是举行乡饮酒礼所展开的礼仪步骤。根据《仪礼.乡饮酒礼》的记载,乡饮酒礼的进行分为谋宾、献宾、作乐、旅酬、无算爵与无算乐、送宾六个基本步骤。乡饮酒礼的这六个基本步骤及所体现的基本内涵,是乡饮酒礼研究的核心内容,下文笔者逐一略述之:

1.谋宾。乡饮酒礼的谋宾之礼包括谋宾、戒宾、速宾、迎宾四项内容。谋宾指主人(诸侯之乡大夫)与先生(乡中致仕者)商议请哪些贤能的人作为宾客。宾客分为三等:“贤者为宾,其次为介,又其次为众宾。”宾、介都只一人,众宾可有多人,并选定三人为众宾之长 戒宾即由主人亲自前去通知宾、介。戒宾之后则设置主人、宾、介、众宾的席位,同时陈设酒具。速宾指酒宴的肉煮熟后,主人亲自到宾、介府上催请,宾、介和众宾则跟随主人一道前来。迎宾指主人带一相(传宾主之命者)在庠门外迎接,经过三揖三让,把宾客迎入庠中堂上。至此,饮酒前的谋宾之礼结束。

2.献宾。献宾是乡饮酒礼最为细致繁复的部分。由于献宾所涉礼仪的内涵极为重要,因此笔者不避文烦,将《仪礼.乡饮酒礼》关于“献宾”的礼仪规则征引如下:

主人坐取爵于崖,降洗。宾降。主人坐奠爵于阶前,辞,宾对。主人坐取爵,兴,适洗。南面坐,奠爵于熊下,盥洗。宾进,东北面,辞洗。主人坐奠爵于熊,兴,对。宾复位,当西序,东面。主人坐取爵,沃洗者西北面。卒洗,主人一揖、一让,升,宾拜洗。主人坐奠爵,遂拜,降盥。宾降,主人辞,宾对。复位,当西序,卒盥,揖让,升。宾西阶上疑立,主人坐取爵,实之宾之席前,西北面献宾,宾西阶上拜,主人少退,宾进受爵,以复位。主人阼阶上拜送爵,宾少退,荐脯醯。宾升席自西方,乃设折俎。主人昨阶东疑立,宾坐左,执爵,祭脯醯。奠爵于荐西,兴;右手取肺,却;左手执本,坐,弗缭;右绝末以祭。尚左手,听之,兴,加于俎。坐搅手,遂祭酒。兴,席末坐,咤酒。降席,坐奠爵。拜,告旨,执爵兴,主人昨阶上答拜。宾西阶上北面坐,卒爵,兴,坐奠爵,遂拜,执爵兴。主人昨阶上答拜。以上即乡饮酒礼“献宾”礼仪的全过程。主宾之间的进酒礼节称为“献”“酢”“酬”。主人取酒到宾席前敬酒称“献”,宾取酒到主人席前回敬称“酢”,主人先斟酒自饮,再劝宾客随饮称“酬”,这样的一“献”、一酢一酬,合称之为一献之礼。献酒的同时,宾主的膝上必须有食物陈设,陈设有脯醯(干肉片和肉酱)与折俎(盛有折断牲体的俎)。乡饮酒礼属于乡遂间的低等士族的聚饮之礼,所以“一献之礼”已经足够,而天子飨诸侯,则有九献、七献、五献之礼。“献宾”之后,还有“献介”和“献众宾”之礼。“献介”即主、介之间的“献”“酢”:先由主人向介献酒,次由介对主人还敬。“献众宾”即主人向众宾敬酒,由众宾之长三人代表拜受饮酒,其他众宾也随着饮酒。至此,献宾之礼圆满结束。献宾之礼的次序集中体现了乡饮酒礼的基本目标:崇尊礼贤。《礼记.乡饮酒义》云:“拜至献酬辞让之节繁,及介,省矣。至于众宾,升受,坐祭,立饮,不酢而降,隆杀之义别矣。”由此可见,乡饮酒礼之“献宾”“献介”“献众宾”迥然有别的敬酒礼仪,正是对宾客在乡里地位的认定和判别。

3.作乐。献宾之礼进行完毕之后,即开始作乐。按照《仪礼.乡饮酒礼》所载的作乐规则,乡饮酒礼的作乐包括升歌、笙奏、间歌、合乐四个步骤,而每一步骤所唱奏的诗篇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升歌是指主人之吏一人举解向宾敬酒后,引乐工四人(鼓瑟者二人、歌者二人)升堂歌唱《诗经.小雅》的《鹿鸣》、《四牡》和《皇皇者华》篇,并用瑟伴奏,唱奏完毕,主人向乐工敬酒。郑玄注《仪礼.乡饮酒礼》道:“《鹿鸣》,君与臣下及四方之宾宴饮讲道修政之乐歌也;……《四牡》,君劳使臣之来乐歌也;……《皇皇者华》,君遣使臣之乐歌也 这三首诗篇主要表达主人欢迎宾客、慰劳宾客和求教于宾客之义。

笙奏指由吹笙者在堂下演奏《诗经.小雅》的《南陵》、《白华》和《华黍》篇,演奏完毕,主人向吹笙者敬酒。贾公彦疏《仪礼.乡饮酒礼》道:“《南陵》,孝子相戒以养也;《白华》,孝子之洁白也;《华黍》,时和岁丰宜黍稷也。”这三篇主要讲孝子养老之义。不过既然郑玄表示次三篇“今亡其义”,则不排除贾公彦所疏的歌义由后人附会。堂上的升歌和堂下的笙奏相间唱奏《诗经.小雅》中的部分诗篇即所谓的间歌,其具体规则是:歌唱《鱼丽》 笙奏《由庚》 歌唱《南有嘉鱼》 笙奏《崇丘》 歌唱《南山有台》 笙奏《由仪》。

郑玄注《仪礼.乡饮酒礼》道:“《鱼丽》言大平年丰物多也;《南有嘉鱼》言大平君子有酒乐与贤者共之也;《南山有台》言大平之治以贤者为本 贾公彦疏《仪礼.乡饮酒礼》道:“《由庚》,万物得由其道也;《崇丘》,万物得极其高大也;《由仪》,万物之生各得其宜也。”这六篇主要表达适逢太平盛世,君子以酒乐宾礼贤者的意思。合乐即由升歌和笙奏并行合奏,奏唱《诗经?周南》的《关雎》《葛覃》《卷耳》篇和《诗经?召南》的《鹊巢》《采繁》《采骚》篇。郑玄注《仪礼.乡饮酒礼》道:“《周南》《召南》,国风篇也,王后、国君夫人房中之乐歌也?《关雎》言后妃之德、《葛覃》言后妃之职、《卷耳》言后妃之志、《鹊巢》言国君夫人之德、《采繁》言国君夫人不失职、《采骚》言卿大夫之妻能修其法度。”这六篇借周、召之名,讲仁贤之风,基本意图在于激励乡中贤者以周公、召公为榜样修德以辅弼王政。合乐完毕,乐工报告乐正称“正歌备”,乐正再告知主宾,至此,正式的作乐圆满结束。

4.旅酬。正礼正乐之后,主人为了留住宾客继续宴饮,使“相”(主人命之者)担任司正,奉主人之命挽留宾客。在司正告知主宾和主人之后,开始进行的由宾酬主人、主人酬介、介酬众宾、众宾按长幼依次相酬的敬酒礼仪就是“旅酬I”。旅酬的规则是尊长酬卑幼,因为旅酬是尊长对卑幼在“献宾”中的敬酒的答谢礼仪,所以贾公彦在说明旅酬功能时道:“旅酬,所以酬正献也。”

5.无算爵…无算乐。旅酬之后,司正奉主人之命请宾客升坐,随即将原来陈列的折俎撤去,以便宾客坐下。宾主脱履坐下后,开始进食并不计数地举爵饮酒,醉而后止,此即“无算爵气同时乐工开始不计数地唱奏,尽欢而后止,此即“无算乐”

6.送宾。宾主酒足尽欢之后,奏《陵夏》,主人送于门外。明日,宾有前来拜谢之礼。至此,乡饮酒礼圆满完成。郑玄注《礼记.乡饮酒义》曾言:“乡饮酒义以其记乡大夫饮宾于庠序之礼,尊贤养老之义也 同时,《礼记.乡饮酒义》载:“乡饮酒之礼,六十者坐,五十者立侍,以听政役,所以明尊长也。六十者三豆,七十者四豆,八十者五豆,九十者六豆,所以明养老也。”从上述乡饮酒礼的基本规制来看,于尚贤之意极为明确,于养老之意却并不明显。而为何乡饮酒礼的礼制却并未明显提及“养老之义”?之所以乡饮酒礼的礼制没有明确提及“养老之义”,而乡饮酒礼的意旨却包含了“养老之义”,其原因在于乡饮酒礼的适用范围有四:一则三年宾贤能、二则卿大夫饮国中贤者、三则州长习射饮酒、四则党正蜡祭饮酒,而注重“养老之义”的乡饮酒礼主要指党正蜡祭饮酒之礼。

贾公彦疏《仪礼.乡饮酒礼》时曾考证乡饮酒礼的“尚贤”与“尊长”不同的适用情形:“凡乡党饮酒必于民聚之时者,此乡饮酒(指《仪礼.乡饮酒礼》所规定的乡饮酒礼规制)必于三年大比民聚之时,党正乡饮酒亦于大蜡民聚之时也。云皆欲其见化,知尚贤尊长也。尚贤据此篇,乡饮酒尊长据党正乡饮酒也°”。)郑玄也道:“此说乡饮酒谓党正国索鬼神而祭祀,则以礼属民而饮酒于序以正齿位之礼也。”

同样,《礼记.射义》所规定的“乡饮酒之礼者,所以明长幼之序也”也只是针对“士大夫之射”的乡饮酒情形怎),不能扩大解释成乡饮酒礼通用的基本原则。结合宋代社会样态,黄干所言“此乡饮酒遗意也”中的乡饮酒礼应介于尚贤的“乡大夫饮乡中贤者”与尚齿的“党正蜡祭乡饮酒”之间,换言之,黄干眼中的乡饮酒礼正合于《礼记.乡饮酒义》;“乡大夫饮宾于庠序,明尊贤养老”之义。通过上文对乡饮酒礼内容的梳理和辨析,乡饮酒礼的基本性质及其基层秩序价值就显而易见了:作为官方治理、教化基层社会的一种方案,乡饮酒礼通过饮酒、歌乐的礼仪本身去传达基层社会的基本道德价值,即尚贤和尊老。乡饮酒礼通过饮酒礼仪中对贤者和老者的尊崇,在基层社会中宣扬尚德、尚齿的社会秩序观念。

同时,乡饮酒礼所表达的社会秩序观也为中国古代基层社会提供了社会阶层区分的标准和依据:按照乡饮酒礼所表达的理想状态,组成中国古代基层社会的社会成员的阶层,正是按照乡饮酒礼宴请宾客时“贤者为宾,其次为介,又其次为众宾”的高下标准进行区分的。(朱仕金作)

  • 白酒动态
  • 啤酒动态
  • 红酒动态
首页 |白酒招商 |啤酒招商 |葡萄酒招商 |养生酒招商 |特色酒招商 |OEM定制 |酒水供应 |品牌企业 |糖酒展会 |酒水资讯